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周公赋

2025-11-27 17:58:51 作者:杨青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杨青云,曾用名杨晓胜,笔名梅雪、汝愚等。常驻北京。著有《范曾论》《范曾新传》《孔祥敬诗论》《王学忠诗论》《峭岩诗论》《绿岛诗论》《周公研究》《周恩来诗剧》《贾平凹美术论》《李德哲美术论》《胡风清算姚雪垠始末简论》《北京虎王马新华论》《忽培元新论》《王阔海新汉画初探》《北京诗歌概念书系理论上卷》《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会会长,北京周馆筹秘书长兼《周公研究》新媒体总编。《工农文学》杂志编委兼总策划。

  淮水汤汤,育圣哲之英魂;津门郁郁,启少年之壮志。周公恩来,华夏之麟凤,寰宇之楷模也。纵观千古,横览八荒,无出其右者。其人品如昆仑之玉,纯粹无瑕;其道德若穹苍之日,光照万方;其初心似磐石之固,矢志不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十二龄童之豪言,震古烁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践行之誓言,感天动地。斯大林曾言,中国有毛主席如熊熊烈火,而周公之存在,使华夏免于灰烬,此乃世界对其伟力之盛赞,历史对其功德之镌刻。

  弱冠之年周公负笈欧陆,勤工俭学,探求救国真理。接触马克思主义后信仰笃定,遂为中共旅欧支部之核心,播撒革命火种于异域。归国之际,正值国共合作之时周公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位列中枢为革命军队注入灵魂。彼时之黄埔乃将军之摇篮,后来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及五十五位上将中,半数出自其门下,受其教诲,沐其风范。周公以文韬武略育强军之骨干;以家国情怀铸将士之忠魂,军政两界之敬仰,自此奠基。

  民国十六年风云突变,国共合作破裂,山河飘摇。二十九岁之周公临危受命,与贺龙、叶挺等先贤共举义旗,于南昌城头打响中共武装反抗之第一枪。此役开创建军之新纪元,为暗夜中国点燃希望之光。此后周公辗转沪上,主持中央秘密工作,护党之火种不灭;奔赴苏区与朱德同志共御强敌,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之困局;长征路上遵义会议力挺毛泽东之正确主张,定党和红军之航向;西安事变爆发周公以民族大义为重,亲赴西安斡旋,促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局面,挽国家于危亡。数十年戎马倥偬,周公无私无畏于枪林弹雨中运筹帷幄,于惊涛骇浪中砥柱中流,为新中国之诞生立下不世之功。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周公出任总理,兼领外交部长,一肩挑社稷之重,双手擘山河之新。内则抚民安邦,组织国民经济恢复,领导“一五”计划建设,奠定工业化之根基;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为国家长远发展绘就蓝图。“大跃进”之后周公与同仁力挽狂澜,主持国民经济调整,使国家经济渐趋复苏;“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身陷困局却初心不改,竭力保护干部群众,维持国计民生,与林彪江青集团殊死斗争,如中流砥柱般稳定局势。周公严于律己,无私无求,身后无子女、无存款,唯留两袖清风,一片赤诚堪称“中华第一完人”。

  外交场上周公更是一代宗师,以“魅力外交”令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周公创造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印、缅共同倡导,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之基本准则,被九十余国认可践行。万隆会议上面对重重非难,周公以“求同存异”之智慧,化解分歧,凝聚共识使会议圆满成功,让中国外交赢得广泛赞誉。日内瓦会议上周公以卓越谈判技巧,促成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独立获得国际承认,彰显大国担当。中美关系破冰之际周公与基辛格坦诚磋商,以“各说各的”之灵活策略,促成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公报,改写世界格局;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皆离不开他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

  周公之人格魅力折服天下,与亚非拉国家交往,周公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主张互利共赢,格瓦拉赞其真诚无私;与大国政要周旋,尼克松钦佩其“手握硬牌而语气温和”,甘愿为其脱大衣,传为外交佳话。他出访数十国,接待万宾朋,以平等待人之胸襟、坦诚相待之品格,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之桥梁,让“中国方案”惠及全球,让“中国友谊”遍洒寰宇。

  一九七二年周公罹患膀胱癌,却依旧抱病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一九七五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公强忍病痛重提“四个现代化”目标,为国人注入奋进之力。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巨星陨落,举国同悲。天安门广场之上万民肃立,缅怀其功德;神州大地之内,泪雨纷飞,送别其英灵。“人民的好总理”这朴素之赞誉,是亿万百姓心底最真挚之情感,是历史给予他最崇高之丰碑。

  纵观周公一生以信仰立身,以忠诚报国,以智慧济世,以品德服人。比人品周公光明磊落,无瑕无垢;比道德周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信仰周公矢志不渝,初心如磐;比功业周公安邦定国,享誉寰宇;比奉献周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年来无第二人,全世界难觅其匹。周公如北斗指引前行之路;如春风温暖亿万民心;如青松傲立风霜雨雪;如江河滋养华夏大地。

  周公精神,光耀千古。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壮志,激励后辈砥砺前行;其“和平共处”之智慧,启迪世人和谐共生;其“鞠躬尽瘁”之奉献,滋养民族精神根系;其“无私无畏”之品格,铸就华夏脊梁风骨。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正是周公毕生所求。吾辈当铭记其教诲,传承其精神,以家国为念,以奋斗为姿,续写中华复兴之华章。

  周公之名与日月同辉;周公之德,与天地共存。谨以此赋,敬颂伟绩,缅怀圣哲,愿其精神万古长青,激励后人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