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建华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青海油田职工子弟。1986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曾在青海石油报社和冷湖电视台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出版青海题材文学专著《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主编出版青海诗文选本《这里也是一片沃土》《名家笔下的柴达木》《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天边的尕斯库勒湖》《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在那遥远的地方》,配套出版文学评论集《碧海青天夜夜心——甘建华与青海暨柴达木》。作品入选海内外上百个权威选本,获得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丝路散文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第三届刘勰散文奖、2017年《西部散文选刊》优秀作品奖、2021年首届《格调》美文奖等奖项。
-
清泉山雨中怀洛夫
本文为作者2023年3月19日在洛夫先生逝世5周年清泉山纪念诗会上的致词。...
-
乡前辈周铭涛与我的诗文之交
那位从湘中石家湾走出去的青年,那位在青藏高原敞怀唱大风的好汉,那位在人世间最后时刻备受病痛折磨的仁者,那位让我每当念及即觉胸口一热的乡前辈,愿您在料峭春寒的路上,感受到渐渐回暖的煦阳,感受到无数敬您爱您者的虔诚祈祷,就像您为自家小院所写诗句:“院中秋色胜春光,翠绿殷红伴金黄。铺地云霞成锦缎,纵然霜降不知凉。”...
-
哀东航MU5735航班遇难者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甘建华新作快递。...
-
说起青海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甘建华新作快递。...
-
发往乌克兰的寻人启事(外一首)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甘建华作品选。...
-
青海有我们的诗和远方
《金银滩文学》2022年第1期“在那遥远的地方——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专号”,入选者首先强调青海背景及其人生经历,真正讲好青海故事。他们有的本身世居青海,有的出生于青海,大多数曾在青海读书、工作、当兵、支边、支教多年,但现在都生活在青海以外的地方,留下了高原上难得的文化印记和诗歌谱系。...
-
元宵节曲园雅集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甘建华作品选。...
-
中国男子足球(外一首)
甘建华,生于1963年8月18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文化学者,地理学教授,书画鉴藏家,诗文编选家,中诗网驻站诗人。...
-
虎年新春寄青海师友十首并十人谈
湖南衡阳人甘建华,早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曾在柴达木油田工作七年。出版青海文学专著《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等数种,主编诗文选本《这里也是一片沃土》《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天边的尕斯库勒湖》《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及《<巴音河>散文专号&诗歌专号》《<金银滩文学>诗歌专号: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诗辑》等。...
-
青海在上:每一个故事后面的诗性抒情
甘建华的地理诗通过表象、意象、明喻、暗喻、直抒多种表达形式,将精神、思想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因为承载了南岳衡山的灵气,昆仑、祁连的正气,所以诗歌内涵变得宽广而丰饶。...
-
在青海高原客串了一把诗人
湘人甘建华于1982年考入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翌年春天创建青藏高原第一个大学生文学社团湟水河并主编同名诗刊,成为引人注目的大学生诗人代表之一。1986年毕业前夕,主编印行青海历史上第一本大学生文学作品选《这里也是一片沃土》。他在接受诗歌史学者姜红伟的访谈时,该感恩的都感恩了,该致谢的都致谢了,该表扬的都表扬了,该痛骂的都痛骂了——真的是一个游侠时代快意恩仇的访谈啊!...
-
20世纪80年代的青海高原诗社
诗歌史学者姜红伟“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学生诗歌运动系列访谈录”,其中有现居湖南的甘建华一篇《在青海高原客串了一把诗人》。后有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触及这样几个问题:当时青海高原究竟有几家诗社?谁又是最早的诗社?他们后来的创作实绩怎么样?各自的影响力如何?出了哪些有名的诗人?本文对此做出了准确的回答。...
-
花土沟文学社往事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曾被称为“生命禁区”,但两代人以不死的雄心创业、开拓、进取、拼搏,拿下了一个百万吨大油田。星散于各野外作业点的文学青年,其时涌现了二三十位青海省作协和中国石油作协会员,并且出了好几位中国作协会员。...
-
地理基因的组合与文学空间的建构
刘大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2021年9月25日日记
中国作协会员、诗人甘建华作品选。...
-
被神化的诗意故乡及其书生往事述怀
阅读甘建华老师近年关于故乡的系列诗歌,尤其是组诗《母校三个七重奏》,再一次佐证了诗评家李犁先生的话:“好的乡村诗歌让人看到了鲜活,感到了血液在流动,仿佛听到了一种生长的声音。这是生长着的诗歌,有生命的诗歌。”...